ETH可用餘額-- ETH
BETH可用餘額-- BETH
ETH 2.0是ETH發展四階段:"前沿"(Frontier)、"家園"(Homestead)、"大都會"(Metropolis)和"寧靜"(Serenity)中的最後一個階段。前三個階段是ETH 1.0時期,而第四階段ETH1.0正式升級為ETH 2.0,將從PoW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升級為PoS權益證明機制。
1、提高可擴展性
ETH1.0每秒僅支持15個左右的事務。而ETH2.0升級後最終將被劃分為64(將來可能會更多)個分片,理論上可以使網絡每秒完成達上千甚至上萬筆交易。 ETH2.0解決了主網運算能力過於集中的問題,並進一步提高了可擴展性。
2、環境可持續性
ETH現階段仍是使用較為主流的PoW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來運行及維護網絡安全,PoW模式雖然在確保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優勢,但對於維護網絡安全的節點付出的代價卻是昂貴的。最終只有一個節點會找到正確的哈希值,獲得記賬權和獎勵,但全球所有參與其中的節點卻都付出了大量的算力和電力,這樣的模式不僅效率低且對於環境資源而言是一種浪費。而升級為PoS權益證明共識機制後,ETH將不再依靠大量的算力和電力來維護、運行網絡,而是依靠持幣權益驗證的方式來創建鏈上的區塊和交易。
ETH2.0的發展路線圖
和ETH 1.0一樣,ETH 2.0也將分為幾個階段進行。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三個階段:階段0、階段1、階段2。
階段0:信標鏈
階段0將在ETH 2.0網絡中引入信標鏈(Beacon Chain),信標鏈是一條全新的區塊鏈,承擔著讓驗證者參與質押系統從而運行維護網絡的職能,是ETH 2.0生態系統的命令和控制中心。
這一階段的ETH 2_0網絡不支持智能合約、資產轉移等功能,僅支持運行驗證程序,所以在該階段用戶將無法把其資產轉入交易所中。
階段1:分片
階段1的目標主要是分片鏈的整合,在此階段ETH 1.0將與ETH 2.0進行合併。分片鏈是ETH網絡的一種擴容機制,即將ETH區塊鏈拆分成64條不同的鏈,將數據處理任務分配給許多節點,使其並行處理。每條分片鏈都像是ETH網絡擁堵的主幹道的分流車道,使得網絡處理能力顯著提升,帶來更高的吞吐量。查看分片路線圖。
階段2:執行
階段2目前的定義及功能仍在積極探索中,已知的有:階段2將全面完善分片功能,每個分片將管理基於eWASM的(ETH WASM)虛擬機(EVM),兼容智能合約,並支持轉賬、提幣、跨分片轉賬等功能,完成ETH1.0和ETH 2.0的合併,徹底結束使用PoW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。
圖片來源:https://eth2.ethereum.cn/
eWASM(ETH WASM)是ETH2.0針對以太坊虛擬機(EVM)本身引起的瓶頸問題的解決方案。以太坊虛擬機負責ETH網絡的內部狀態及其所有計算,對執行任務的速度和整體網絡的可用性有重大影響。而eWASM是W3C社區組開放標準指令集,由Google, Microsoft, Apple等頂尖工程師開發,它支持C/C++等傳統編程語言和64位數據處理,能夠提高網絡處理速度和吞吐量,提升安全性和可用性。
用戶首先需要向存款合約https://etherscan.io/address/0x00000000219ab540356cBB839Cbe05303d7705Fa#tokentxns 質押32枚ETH,然後同時運行ETH 1.0和ETH 2.0客戶端才能成為驗證人。成為驗證人後,節點運行必須長期在線,每成功驗證一個區塊就獲得一筆ETH獎勵,質押利息年化收益率大約在5~10%。但如因離線而錯過驗證ETH網絡通過信標鏈分配的任務將被罰款,而惡意進行錯誤驗證將被沒收質押的32枚ETH。
向存款合約質押的ETH是不可逆的交易,需要等到ETH 2.0進行到階段1後驗證人才有可能進行轉賬,因此以太坊2.0真正實現分片與智能合約,可能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。這也就意味著驗證人需要承擔至少2年無法提幣的風險。此外,一旦ETH抵押到信標鏈中,就會產生BETH,就無法重新回到ETH1.0主鏈。這也意味著如果以太坊2.0升級失敗,用戶資產可能會遭受損失。所以不建議普通用戶成為驗證人。